草业学院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党建工作
    • 党建工作
    • 工会工作
    • 校友工作
    • 师德师风
  • 师资队伍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实验教师
    • 行政教辅
  • 教学工作
    • 专业设置
    • 培养方案
    • 课程建设
    • 实践教学
    • 教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学科简介
    • 学科设置
    • 科研团队
    • 学科平台
    • 导师简介
  • 科研工作
    • 科研工作
    • 科研成果
    • 重大课题
    • 社会服务
    • 合作交流
    • 科研平台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 团学组织
    • 学生社团
    • 志愿服务
  • 安全管理
    • 组织机构
    • 规章制度
    • 资料下载
    • 安全教育
  • 招生就业
    • 就业指导
    • 招生工作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 党建工作
    •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校友工作 师德师风
  • 师资队伍
    •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实验教师 行政教辅
  • 教学工作
    • 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 教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学科简介 学科设置 科研团队 学科平台 导师简介
  • 科研工作
    • 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 重大课题 社会服务 合作交流 科研平台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团学组织 学生社团 志愿服务
  • 安全管理
    • 组织机构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安全教育
  • 招生就业
    • 就业指导 招生工作
通知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草业学院“沙地治理与利用”微专业招生通知

发布时间:2025-07-03    |  【  大    中    小  】  |  【 打印 】 【 关闭 】

在土地沙化防治攻坚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沙地治理与利用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课题。为响应社会对该领域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开设沙地治理与利用微专业,致力于培养兼具生态修复技能与资源开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现面向全校进行招生。

一.专业简介

沙产业的概念早在1984年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次提出,是指在保护修复荒漠生态系统基础上,科学合理利用沙区光、热、水、土、气、生、风、景观等独特资源,适度有序发展特色林草沙产业,主要涉及沙区节水型种植业、循环用水型沙产品加工业、环境友好型沙区服务业等领域。沙地治理与利用微专业旨在强化通识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的生态文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生物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监测、评价技术,熟悉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有关国际公约,同时结合所设置的课程,夯实基础,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定位

沙产业的发展在中国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沙化问题突出,“四大沙漠”“四大沙地”横亘东西,全区沙化土地总面积3981.53万公顷,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33.66%,分布于全区12个盟市的92个旗县(市、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仅内蒙古农业大学设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缺口较大,特别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不能很好地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沙地治理与利用微专业立足于内蒙古东部区域实际,以保护首都生态安全为战略目标,以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为主战场,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广大青年学生群体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有力支撑。

三.招生对象及条件

(1)本校在籍全日制大二本科学生,不限主修专业文理类别。

(2)学生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学有余力,主修专业无不及格课程。

(3)申报的微专业与其主修专业归属不同专业类,即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学生不能报本微专业。

(4)每人仅限报一个微专业,不可重复申报。

四.学制、学分及其结业条件

(1)学制1.5学年,7门课程,共11学分。

(2)在有效学习年限内,修完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颁发由校长签名、加盖学校公章的微专业证书;每门课程初试不合格,同一学期放假前安排补考一次,补考通过认定课程成绩合格。

五.教学形式和安排

(1)独立开班,班级人数根据报名情况调整,一般30~60人之间。

(2)开课学期中第二周开始上课,以周末安排上课为主,根据学生主修专业课程情况适当调整,每周约4~8学时。

(3)每门课程教学方式视开课学期具体情况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每门课程至少一半学时采用线下授课,且课程考核采取线下形式进行。

六.开课计划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讲

授

实

验

实

践

W7329001

生态学

必修

1

24

24



1

考试

W7329002

地质地貌学

必修

1

24

24



1

考试

W7329003

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

必修

1

24

24



2

考试

W7329004

水土保持规划

必修

1

24

24



2

考试

W7329005

荒漠化防治

必修

1

24

24



3

考试

W7329006

沙漠旅游

必修

1.5

32

24


8

3

考试

W7329007

无人机航测技术与应用

必修

1

32

24



3

考试

七.课程简介

(1)《生态学》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讲授生态学基本理论、方法与前沿。内容涵盖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景观等核心层次,重点解析生物与环境关系、生态因子作用、种群动态、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以及全球生态问题。旨在使学生掌握生态学核心概念与原理,理解生物圈运行规律,培养运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和解决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

(2)《地质地貌学》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探索地球奥秘的基础学科。课程将带你认识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与地表形态,从微观矿物岩石到宏观地质构造,解码地球演化历程。学习岩石识别,理解内外力协同塑造地貌的机制,培养地质分析能力,为地理、资源等领域研究与实践筑牢根基。

(3)《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阐述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水及空气的物质组成和性质;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过程、土壤养分循环与平衡、土壤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土壤耕作和管理等土壤管理和保护的理论及技术;分析土壤资源的发生发展规律,认识土壤的形态性质的形成原因,提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规划和改土措施,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水土保持规划》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讲授水土流失机理、水土保持原理与规划方法,涵盖流域、城市、矿区等重点领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与措施体系。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践与政策解读,提升学生综合治理设计能力与前沿认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5)《荒漠化防治》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荒漠化形成机制、危害及防治技术。课程内容涵盖荒漠化概念、类型、成因、治理方法,以及不同区域治理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将具备分析和解决荒漠化问题的能力,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6)《沙漠旅游》课程简介

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凭借沙漠资源,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拓展沙漠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课程包括沙漠旅游概述、沙漠旅游资源开发、沙漠旅游产品设计、沙漠旅游营销、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等专题,探讨沙漠资源创新保护与发展新路径。

(7)《无人机航测技术与应用》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介绍无人机航测的核心理论与技术,涵盖无人机平台、航空摄影、遥感原理、影像处理及测绘应用。学员将学习航线规划、飞行操控、数据处理流程,掌握利用无人机高效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服务于测绘、国土、规划、应急、农林等多个领域,实现高效精准的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

八.招生咨询及报名

(1)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报名,现场确认的形式。

(2)报名时间一般在大一下学期期末放假前;大二上学期正式开班前可以补报名。具体根据教务处通知落实。

(3)咨询电话:

15304755315 邰老师

13624030343 吴老师



附件下载:

  • 申请表
上一篇:

第六届全国草业科学院所长联盟大会通知

下一篇:

草业学院2025年端午节值班表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西拉木伦大街(西)996号    电话:0475-0000000邮编:028000    书记信箱:zhangjixing@imun.edu.cn院长信箱:gaokai@imun.edu.cn